此次特别节目由自治区司法厅、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广西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广西广播电视台共同主办,得到了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自治区人民检察院、自治区公安厅等单位的大力支持,由广西综艺旅游频道、广西法治日报社、广西FM970女主播电台、广西视听移动客户端共同承办,宾阳县委员会、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创新发展中心、防城港市公安局、桂林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广西律师协会、广西旅游协会、广西品牌协会协办。
特别节目通过介绍广西消费维权数据、聚焦消费维权热点、曝光消费侵权行为和展示优秀企业形象等形式,维护消费者权益,营造诚信公平的消费市场良好氛围,倡导在法治的阳光下,消费者更有尊严地维护合法权益,经营者更诚实守信地参与竞争,监管者依法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共同打造放心消费环境,提振消费信心,助力高质量发展。
2022年,全区12315投诉举报机构共接收处理投诉、举报和咨询263817件,同比降低36.85%,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约1.19亿元,同比增加19.88%。受理的投诉从消费者反映的主要问题看,数量排在前五位的是合同、质量、食品安全、售后服务、价格投诉,这五类问题的投诉合计为71897件,占受理投诉的71.46%。
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法官介绍了广西消费者权益司法保护概况,展示了广西法院全力打造安全、有序的消费环境及公平、诚信的社会环境的信心和决心。
法官介绍,近年来,广西法院受理的消费者权益纠纷案件主要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纠纷涉及领域广泛。消费者权益纠纷民事案件主要包括合同纠纷和侵权纠纷两大类,涉及二十余种案件类型,包括商品房、食品、药品等商品领域以及餐饮、住宿、娱乐、教育培训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领域。2022年,全区法院共受理消费者权益纠纷民事一审案件99279件。
二是网络消费纠纷案件增加。2019年以来,全区法院共受理信息网络买卖合同纠纷2110件,平均每年以38%的幅度递增,增长势头迅猛。此类案件维权重点集中在食品药品领域,以南宁市法院为例,受理的网络买卖合同纠纷案件涉及食品药品问题的,占比超70%。
三是“职业打假人”提起的诉讼增多。以南宁市法院受理网络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为例,职业打假人起诉案件占比60%以上,职业打假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链。
四是消费公益诉讼不断发展。全区消费公益诉讼经历了由少到多的过程,人民检察院提起的公益诉讼逐年增加,对消费侵权行为起到积极的警示、惩罚和遏制作用。
下一步,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将继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提升司法服务水平,完善消费者权益司法救济制度,提振消费信心,在消费端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在生产经营端加强生产经营者权益司法保护,维护诚信公平高效的市场环境。
在现场,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自治区人民检察院、自治区法学会、自治区公安厅、自治区司法厅、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广西广播电视台、广西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宾阳县委等单位共同启动“提振消费信心 法治护航发展”联合行动,健全消费者保护机制,推动构建政府部门、执法机关、社会组织、行业协会、新闻媒体等多元联动的消费维权体系。
广西综艺旅游频道《法治最前线》联合广西法治日报社共同推出消费维权深度调查节目,监督曝光消费侵权行为。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记者、律师和专家针对节目案例进行分析和解读。
节目录制现场将有近10个行业协会负责人和来自各行各业的企业负责人向广大观众作出庄严承诺,秉持诚信经营理念,促进和谐消费。